
TEL : 021-69987088
021-6953160
FAX : 021-36378059
M P : 13918404568
MSN : chenwei021@hotmail.com
Email : bolu56@163.com

黨報稱社會養老保險政府財政兜底 破產可能性低
發布時間:2012/9/17 來源:dddd 點擊數:
人民日報“求證”欄目近日推出社保和養老保險系列調查《我國社保繳費率并非全球最高》、《參加養老社保其實很劃算》、《延遲退休 多數國家采用漸進式》,引起讀者熱議。對于養老保險,一些網友提出了擔心和疑問,例如,中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會不會破產?也有網友提出了一些建議。
針對這些疑問和建議,“求證”欄目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。
網友疑問:養老保險會不會破產?
【專家解答】 社會養老保險通過責任分擔、政府財政兜底,破產可能性很小
有網友質疑:“不管社會養老的愿望多么美好,社會養老模式的破產似乎是注定的。歐洲是這樣,美國是這樣,中國會例外嗎?”
對此,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表示:“從世界范圍看,迄今為止只有破產的商業保險公司,無破產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。德國建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120多年,一直都在良性運行;日本自1990年以來經濟幾乎未增長,但也未見其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崩潰,反而是多家大保險公司的破產葬送了日本商業保險業的神話;希臘債務危機引起世界關注,同樣未見其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破產。”
在分析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不會破產的原因時,鄭功成告訴記者,“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就是用來消除人們不確定的養老風險的,其可靠性在于這一制度建立在用人單位或雇主、個人與政府等多方分擔責任和世代自然傳承的基礎之上,并由政府充當擔保人,承擔兜底責任,從而可以同時避免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。”
中國社科院教授、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,不能簡單地說基金積累制與現收現付制哪種更好。現收現付制的缺點是抵御社會老齡化的能力較差,積累制的缺點是沒有再分配因素,抗通脹性能很差。在積累制下,退休決策甚至已變成個人決策。
鄭秉文介紹,中國為了將社會互濟與自我保障兩方面的優勢結合起來,采取了以現收現付為主兼具基金積累制的統賬結合模式。工資的8%放到個人賬戶上,企業繳納的20%用來現收現付,即用來統一支付給退休一代養老。但在實際操作中,因制度轉型等原因,個人賬戶是空賬,這部分錢用來支付給退休的一代了,因此,目前的養老制度實際上是現收現付制的,不是嚴格的“部分積累制”。
有網友擔心,社會養老保險是不是龐氏騙局,會不會不可持續?褚福靈表示,這種說法是杞人憂天。“建立社保制度是國家的基本職能。目前大多數國家采取社保制度,由國家、企業、個人共擔風險、共享福利,這樣的養老保障才是可持續的。據了解,為探索退休制度改革,上海自2010年10月出臺試行意見,提出柔性延遲領取養老金(男性一般不超過65周歲,女性一般不超過60周歲)至今,參與人數僅數千人,相較于上海現有的300多萬退休職工,比例很低。事實上,目前上海最低工資1400多元,城鎮職工平均養老金2000多元,對低收入者來說,養老金和工資差距不大,所以多不愿延遲退休。對高收入的管理層和技術人員而言,按時退休并領取養老金之后,往往會被企業返聘,疊加之下可獲得雙份收入,更為合算。同時,企業返聘已退休人員,不必支付其養老保險,雇傭成本更低。由此導致企業和勞動者均無延遲退休的積極性。http://www.bolu56.com/show.htm
“如果延遲退休了,但還按照原來的工資替代率來領取養老金,勞動者不合算,對延遲退休就沒有積極性。”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說,在美國,職工延遲到70歲退休,可以比65歲退休多拿40%的退休金,而低于法定年齡退休者,每提早退休一年,其養老金要被扣除6.2%。
鄭功成指出,改革退休制度需妥善解決好相關問題:一是應當盡快緩解乃至消除不同養老制度下過大的養老金待遇差距。二是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報酬偏低的狀況亟待扭轉。目前一些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甚至還不如退休后的養老金,這必然助長一部分人對早退休的期待和對延遲退休的反對。三是對退休人員再就業進行必要且合理的規范。
- [2018/11/9]大件物流公司怎么選?
- [2018/11/9]物流與快遞一樣嗎
- [2018/9/30]公路運輸貨物須知
- [2018/9/30]危險品運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
- [2016/12/21]大件運輸優勢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