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TEL : 021-61995975
021-61551856
FAX : 021-36378059
M P : 13918404568
MSN : chenwei021@hotmail.com
Email : bolu56@163.com

對話柳傳志:“中國式跨國公司”是怎樣煉成的
發布時間:2011/11/20 來源:bolu56 點擊數:
11月2日,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董事長,在他看來,現在是放手由楊元慶掌舵的時候了。
從2004年12月并購IBM PC業務以來,上演“蛇吞象”的聯想集團,七年長征,聯想國際化碰到了不少問題,大客戶丟單、團隊流失、國外政府歧視性采購政策、金融危機、文化融合,并一度“站到了懸崖邊上”。
柳傳志想盡一切辦法,其中包括復出幫助聯想集團涉險過關。
中國加入WTO以來的十年,聯想集團最大的收獲是國際化經驗,其中最寶貴的則是“文化價值觀的輸出”。正是東方價值觀、管理經驗的輸出,與西方價值觀和管理經驗“激烈”碰撞,聯想集團才涉險過關。
聯想集團國際化經驗也是聯想控股多元化成功的經驗,柳傳志說:正是老聯想的“三要素”等管理經驗的復制,聯想控股才能在高科技術之外的眾多領域取得成功。
WTO十年啟發
《21世紀》:入世給中國PC產業環境帶來了哪些改變?
柳傳志:加入WTO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極其重要。在上世紀90年代以前,中國設立高關稅,嚴格的進口許可證,不讓外國的電腦進入中國,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民族工業,但保護得非常不成功。由于中國沒有競爭,使得中國電腦價格又貴又不好用。嚴重地影響各行各業的發展。如果到現在還是保護,不僅PC公司全都倒閉了,什么行業都沒法弄了。
《21世紀》:如何應對WTO帶來的機遇與挑戰?
柳傳志:我覺得,第一,企業本身的機制、體制在迎接WTO的時候還是起作用的。第二,中國是一個市場非常大,有很強的消費能力的國家,完全可以用消費、內需去拉動經濟。
加入WTO以后,我們國家更多注意的是出口賺取外匯。但中國本身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,這對中國經濟長遠肯定是有好處,要做到這一點,就要考慮國強民富。
拿企業來說,聯想集團在真的要往前做大的動作之前,比如上市之前,幾次調整自己員工的待遇,不調整留不住人才。一個國家也是一樣,反正老百姓的收入實際是要調整的,與其國庫里面存那么多錢,不如早點把個人所得稅給降低一點,讓老百姓能夠買東西。
加入WTO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,拉動內需和消費,因為這樣中國的東西便于進入外國,外國東西也能進入中國。從聯想自己本身的感受來看,在2004年的時候我們賣電腦400萬臺,去年在中國賣電腦1800萬臺,相當大的比例是賣到五六級城市,說明中國城鎮還是有巨大需求和購買力的,拉動了聯想的成長。
中國式跨國公司http://www.bolu56.com/index.htm
《21世紀》:聯想集團過去三年十分成功,這與一個成功的管理團隊分不開,2004年并購以來,聯想集團現在的管理團隊是如何形成的?
柳傳志:現在的管理團隊的確立是磨合的結果。一個企業的成敗有兩個因素十分關鍵,一是管理層的一把手,就是CEO如何領導他的團隊。二是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的有效配合。并購以來,已經有三任CEO,前兩任是外國人(沃德與阿梅里奧,當時楊元慶任董事長),現在是中國人(楊元慶)。
按照并購以前的預定計劃,并購之后一段時間,楊元慶任董事長,我是董事會里面實際起作用的人,楊任董事長,配合很好,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則進行磨合,中方管理層向國外管理層學習國際經驗。
按照預定計劃,并購成功的一個標準是并購成功以后由中國人來擔任國際企業CEO。中國人能不能真正管理好一個國際公司,對這一點是有要求的,這有很大的挑戰。當時提了幾點要求,一是把企業辦好,二是希望中國人能夠通過學習,管理跨國公司。
《21世紀》:如何定義中國人管理的跨國公司?
柳傳志:所謂中國人來管理,我希望的是一把手由中國人擔任。第一把手是企業的一個方向,一個團隊如果沒有一把手,這個公司就會亂。所以任何事都是這樣的,總要有一個真正的核心,就是第一把手。中心主要是融合,而不是平衡,一開始讓國際員工心中覺得你是一個國際公司,到后來融合進去,把雙方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建立起來。
《21世紀》:聯想集團已經全面贏利,PC市場份額穩居世界前三,與三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,接下來,聯想有什么新的目標嗎?
柳傳志:三年前我們提出經過三四年的時間,市場份額能夠達到
10%,兩年多一點占到了12.2%,下邊的發展依然會很快。但是聯想集團面臨著新情況,聯想有了新戰場,就是智能手機、平板電腦等終端的出現。未來IDC的排名可能把智能手機算在內、平板電腦算在內,聯想要保證計算終端整體排名領先,而不止是PC。
《21世紀》:聯想國際化過程中,中國價值觀與世界如何對接?
柳傳志:這大概是我最近想的事。中國整個社會是不是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,說不清。但企業,我堅定不移地認為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的,而這個核心價值觀未必是中國傳統的模式,它要適合一個國際企業。
所以在我擔任董事長的時候,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我自己親自抓文化建設,抓核心價值觀的建設。怎么能讓大家承認?第一件事是高層統一認識,就是大家認為這個核心價值觀確實是我們企業的核心價值觀;第二件事是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宣貫,與業務結合。前者更重要,就是領導人要以身作則。
《21世紀》:這是聯想管理經驗的輸出?
柳傳志:現在和西方人進行接觸的時候,他們已經覺得自己是在一個組織之中,對聯想已經產生了感情。談不上說熱愛。但是在西方員工本著打工的心態來的時候,在這種時候這個企業能做到這樣,算很成功的。聯想去年拿了一個獎,評為全球最佳雇主五十強,唯一一家中國公司。
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,一個復合全球國際化的核心價值觀,定下以后,就要像一個模子一樣,大家就都要遵守,“說到做到”。
《21世紀》:價值觀輸出以人為載體,聯想在選人用人上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?
柳傳志:在聯想并購過程中,最大的困難是文化磨合,就是人與人之間工作如何配合。人有地域背景,中國人與美國人,也容易有原來的人與現在的人之分。
聯想集團并購復盤
《21世紀》:聯想集團最近又開始密集地開始談國際化,是不是又要進行大的并購?
柳傳志:不是。并購的目的性要很明確,花多少錢要買什么東西。當年惠普花很大的錢買康柏,那種并購我們認為不值。之所以現在強調國際化,是因為聯想集團做到今天,我認為對前一輪的并購可以劃上一個句號,前一輪的并購是成功的。中國企業一直在摸索怎么樣往海外走,既然走成了,就應該把這個經驗總結出來,讓更多的企業心里面有數。
我以前住在自行車棚的時候,鄰居都住在最前頭的房子里,第一家人把房子這開了一個天窗,透氣了,當時開天窗也很困難,還去偷木頭,偷磚,很麻煩。但是第一家做成了,第二家第三家就都上了,后來我們家也弄一個天窗。后來第一家又搭了一個小竹房,第二家第三家又跟著學,我們家后來也搭了個小廚房。
《21世紀》:說到國際化,有一條標準,就是對當地市場的洞察、理解和把握,聯想如何做到這一點?
柳傳志:在中國國內賣也要了解消費者,只不過是外國消費者需要的東西跟中國消費者有可能不同而已,比如你賣給鄉鎮城市的電腦和手機,跟賣給銀行的電腦和手機肯定是不一樣的。國外的專業人士對電腦的需求與普通消費者也可能不同。
我們通過雙模式實現不同類型客戶的需求,也就是叫交易型客戶和關系型客戶,交易型客戶就是賣給消費者,主要是廠家在向你們推,說哪種最好,最適合什么,比如Win7出現以后有什么優點,這種是交易型客戶,是推動供應鏈形成的源頭。關系型客戶就是賣了一單又一單,基本上是以直銷為主,他們要什么未必是你要推的東西,比如Win7出來,根據Win7我有什么需要,這就造成了供應鏈的不同。
就是根據客戶的需要決定產品和服務內容,只不過到了國際上以后,確實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要求。最近Think pad在海外品牌上請了一個市場顧問,說了一句話:“我們都是行動者”,你把這個東西寫在中國電腦上,中國人會覺得很奇妙,但國際人士十分認可這個說法。了解國外市場只能聘請國際的市場官,由他們來做。
- [2018/9/30]公路運輸貨物須知
- [2018/9/30]危險品運輸需要注意哪些問題
- [2016/12/21]大件運輸優勢分析
- [2016/12/21]如何確保大件運輸安全
- [2014/11/10]風電設備上山,葉片上山/塔筒上山/機艙上山